关于天长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1 09:48
    【字体:打印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强富美”、决胜“113”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在省、滁州市前列,连续两年荣获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名,为实现“全国百强争优、长三角达到人均、全省冲刺前三”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亿元,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030元、25180元,增长13%15%

    (一)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产业质效稳步提升

    工业转型量质齐升。1+3+N”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01家,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1%预计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总数达539家,全省县级第一。安缆集团、天康集团、英发睿能、富安电子获批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总数达8家;鑫铂铝业、英发睿能、晶锋集团、凯奥新能源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7家。深入开展仪表电缆、装备制造等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天康集团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天大铜业有望成为全市首家百亿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20家,总数达120家。实行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效。服务业限上企业达225家,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5%。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全力构筑天发广场、千秋时代广场、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消费地标,以古城“西月城”为核心,打造以“城墙记忆”和“西门人家”为亮点的市井文化旅游消费等多个夜市消费街区。积极打造“电商天长”品牌,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5200家,交易额80亿元左右,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全面启动金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名镇名村、皖东民宿、皖东农家乐等创建工作铜城镇获批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龙岗村、长山村荣获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大通现代农业园等4家成功创建为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

    现代农业发展增速。抓好粮食稳产保供,落实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82万亩,小麦总产36.73万吨,同比增长2.1%;优质专用水稻面积72万亩,预计水稻总产51.57万吨,同比增长9.04%。全面启动高邮湖天长水域退捕工作。持续推进天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个,竣工投产项目2个。周氏羊业争创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全市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20亿元。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总数达46家。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4.16亿元,增长10.8%

    (二)聚焦开放合作高水平,板块经济成效显著

    毗邻合作如火如荼。与南京大学签订共建“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与南京市六合区签订《六合—天长一体化发展新型功能区共建框架协议》,强力推进项目招引,全力打造六合—天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金牛湖新区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颐养大道等“一横四纵”路网基本完成;茉莉安居小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一期建设完成,首批2000多名师生正式入驻;泛美航空大学城、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板块经济积厚成势。滁州高新区连续两年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位居前列,滁州市第一。入围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国20个,全省唯一,拉开了国开行融资支持的序幕。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协议投资126.9亿元,1-11月省网上报到位资金7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祥灿新材料、博安电梯、唯楚新材料等16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转化率达70%。高铁核心区实施20个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年底基本完工。炳辉中学新校区预计明年9月份交付使用。高铁站区完成站房、广场及交通换乘中心方案设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创即成,全面建成稻米文化展示馆、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和乡村振兴展示馆,建设产融园区基础设施达132平方公里。镇域经济加快发展,所有镇财政收入均超2000万元,其中8个镇财政收入超亿元。

    (三)聚焦项目建设高效率,发展动能持续积聚

    招大引强势头强劲。坚持高位推进,每日短信通报全市招商项目动态,每周汇总招商进展,每月通报招商成果,每季开展集中招商活动,始终保持“双招双引”工作不断、热度不减。今年以来,全市招商责任单位领导干部外出招商(接待)3719批次,累计摸排有价值招商项目线索227条。坚持全员招商,年初召开创优营商环境暨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大会,年中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和科干招商调度会。组建第三批科干招商小组,持续加大招商力度。投资24亿元的淮河能源燃气集团天然气调峰电厂正式开工;投资100亿元的泛美航空天长大学城开工建设;投资55亿元的英发德盛科技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5个;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实现境内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15亿元。

    项目建设全速发力。全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一期建设完成,秋季已正式招生使用。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天长99号”公路、天长地久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宁淮铁路站区段已开工,全线初步设计已批复;宁天城际二期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金天仪高速列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9-2035年)》,正委托省交规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报告编制;通用机场列入《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已完成军地协议签署,正组织申报省级立项;新S205连接宿扬高速天长南出口立项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大力争取政策支持。2022年申请发行专项债项目19个,总投资207.27亿元,拟申请专项债资金56.28亿元,2021年已发行专项债资金16.71亿元。总投资74.2亿元的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补短板一期建设项目(西部片区)、二期建设项目(重点镇)等6个项目,已通过国开行审批,预计争取贷款53.7亿元。

    项目保障精准高效。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累计报批用地4733.9亩;盘活存量土地,整合闲置资源,累计解决用地7142.1亩,其中:解决工业用地1364.9亩,涉及项目54个;商业用地1893.7亩,涉及项目22个;划拨用地3883.5亩,涉及项目74个。深入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系列帮扶活动,制定《2021年度天长市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四送一服”行动方案》,建立“四上”企业帮扶、重点项目帮办、涉企问题清单制等一系列企业帮扶制度,其中:部门领导“巡诊、座诊、会诊”帮扶模式被《安徽信息》刊发推广。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用工要素对接40场,对接项目数420个,解决用工2.3万人次;组织银企对接7场,对接项目数69个,解决资金问题3.5亿元;组织产需对接11场,对接项目37个,有效化解了一批产需矛盾。

    (四)聚焦改革创新高标准,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延包试点,延包方案获得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认可。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初步形成“1+3+9”的制度体系,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983个。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成集体资产年度清查任务,扶持建设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21个。深化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原省委书记李锦斌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将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推向全国。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事中分级分类监管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信用典型案例,我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安徽省第1位、全国第40位。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件。与南京大学签订共建“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持续推动人才创城建设,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引领、研发机构集聚、人才创业示范、电子产业集中、生活配套六大功能区。加快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网上平台新增成果和项目信息6300余条,新增专家百余名,开展线上培训活动16次、成果发布30多场,对接企业200多次。天长市创业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省仅6家。93日,国务院第八督查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调研督查天长,对我市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和“人才科技节”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作为典型经验上报到国务院。

    (五)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市容村貌焕然一新

    城市建设持续提质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实施续建、新建城建重点项目50项,计划年底建成23项,完成投资约52亿元。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广厦花园、五建小区、三中开发楼等12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改造面积约6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00多户。加快城南新区建设,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经建成投运;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年底基本完工;体育场和安置六区(北区)主体施工完成,进入装饰施工。完善城市内部路网,完成千秋大道东延,开工建设天宁大道、体育路、新河路等13条道路。显著改善城市拥堵,提升城市形象。

    乡村振兴多点发力。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全市“332”(三环三带两园区)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初步形成,全省自驾游大会走进我市江淮分水岭风景带。投入5000余万元启动汊涧镇三店村,金集镇马塘村、仓房村,大通镇便东村4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目前项目进度已完成70%。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天长市农村环卫市场化保洁招标工作,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春、夏、秋、冬季战役活动,截止11月底,全市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87万吨,清理村内沟渠751公里,清理乱搭乱建912户,清理废旧广告牌4106个,清理残垣断壁1351处。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新街镇垃圾分类试点投入运营,金集镇、大通镇、永丰镇处理中心完成建设,张铺镇、郑集镇完成项目选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人民日报、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天长乡村振兴工作。

    生态治理全面加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功创建“第四届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推进大气县域网格化项目建设、黑烟抓拍系统项目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扎实开展2021年“战臭氧保优良”空气质量提升专项攻坚行动。1-11月份,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8.5 %,同比提高2.4 %。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滁州各县市区第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清四乱”和老城区管网改造等专项行动,成功创建白塔河城区段省级示范河湖,白塔河国控断面的水质均值为Ⅲ类。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规范企业环境管理。督促企业开展土壤环境及地下水检测,土壤隐患排查工作,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高空视频监控系统,做到水质预警、污染源溯源,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六)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千秋幼儿园及3所小区配套公办园投入使用;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员额制”幼儿园教师储备制度,共招录58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项目65个,总投入8000余万元。新建石梁小学投入使用;完成天长四中和关塘小学教辅楼建设;完省民生工程暨校舍维修改造工程38个,维修改造面积达51491平方米。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健全监管机制,不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积极补齐医疗资源短板,全市总床位数3812张,执业(助理)医师1650名,护士1902名,同比增长2.7%7.5%5.7%。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总投资约19.9亿的市中医院新区、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综合楼、8个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做好移民后扶项目实施,累计投入移民资金0.73亿元,新建大通等“移创产业园区”8个,每年可为移民镇带来租金收益650万元。移民后扶项目实施的“天长模式”入选国家水利部水库移民项目实施典型案例库,并向全国推广。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民生任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总体实现。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建设,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镇街。加强城乡低保复核动态调整,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574477元,同比增长10%13%。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510万元,实施17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就业保障,全年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124场,帮助企业招工10265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6%;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4万人;新认定见习基地13家,开发见习岗位366个,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平安天长、法治天长建设,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有力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市、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侵财类犯罪,侦破了一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深入开展黄赌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捣毁了一批涉黄涉赌窝点,天长连续22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区)”。规范整治医疗乱象,今年以来立案查处各类医疗卫生案件59件,罚没款71余万元。完善失信专项治理和失信约束机制,为37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积极做好信访维稳,市领导开展信访工作“四下基层”活动,推动化解信访事项。积极做好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化解处置工作,出台《问题楼盘矛盾化解实施意见》,有效推动文峰名苑、金域华府、上城风景等问题提楼盘矛盾纠纷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总体来说,2021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境内外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产业转型升级不快、重大项目不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生动力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明显,经济增长的效益需进一步增强;能耗双控、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日益趋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民生事业、社会治理水平等公共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积极奋进的姿态、滚石上山的勇气、闯关夺隘的拼劲,全力推动天长高质量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战略机遇,着力争当融合发展新标兵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六合-天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样板。金牛湖新区加快生态路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对接S8轻轨线延伸工程项目,力争取得阶段性进展,不断提升与江北新区的互通互联水平。紧盯滨水商业风情街、医康养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力争签约落地滁州高新区紧抓国家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机遇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加快推进通威光伏组件、天大新能源、新时达电缆、韩上电器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祥灿科技、博安电梯、唯楚新材料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确保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国家级高新区顺利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天长市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加大“天长大米”、“天长芡实”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做好“天长芡实”标准制定,谋划商标注册,积极打造天长全国芡实产业集散地。高铁站区坚持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配套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中医院新院区、炳辉中学新校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

    (二)聚焦转型升级,奋力谱写产业发展新篇章

    工业上,做大做强“1+3+N”产业体系,全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家、十亿元以上企业2,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启动实施“亩均绩效”改革,实行开发区标准地制度,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高新项目集聚。做好骨干企业上市,争取加诺威、峆一药业主板过会,推动凯奥新能源等新三板企业转板北交所。农业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快重点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百工程”,力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0 万亩。打响“天长芡实”品牌,获批“天长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进“天长三黄鸡、千秋山羊”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服务业上,培育科技服务、金融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新增各类规上和省平台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稳步提高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扶持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创成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市。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江淮分水岭风景道(99号公路)、环高邮湖生态休闲旅游风光带精品旅游路线;建设川桥湾音乐网红大堤;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成开放;推进西门老街改造、民国藏书楼建设;红草湖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三)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开创项目建设新天地

    强化精准招商,围绕“四链、四群”产业,着力谋划招引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推进150亿元通威集团新能源项目等十大招商在谈项目,力争在引进行业领军型、基地型、总部型项目上有新突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推进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淮河能源天然气调峰电厂、坤安智能通道设备、金牛湖科创园等55个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推进泛美航空大学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二期)、高铁核心区等一批续建项目。积极对接宁天城际二期、通航机场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谋划和申报力度,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多渠道扩宽项目资金渠道。用好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批权限下放机遇,加快项目用地报批,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完善企业招工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难问题。加强能耗统筹,挖掘节能潜力,在能耗政策方面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四)深化改革创新,强力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亭满意”营商环境“天”字品牌。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扩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覆盖范围。巩固医改成果,全面完成县域医防融合试点,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机制,巩固三级医院创建成果,推动建立院士团队工作站、名医工作站,建成胸痛、卒中等六个学科中心。推进农村改革试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提升,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形成一批原创性的改革成果和经验。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长30年、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等6项试点内容,力争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统筹推进“三变”改革,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化政产学研“天长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继续做好合工大、中科院等11个技术转移天长分中心建设,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以上。

    (五)统筹城乡建设,致力打造城乡面貌新形象

    全力推进城乡融合。持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东市区污水处理厂、胭脂湖治理、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供水一体化、燃气扩面和镇镇通等一批重点工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20个自然村庄整治,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00户以上。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加快14个镇垃圾资源化分类处理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实现镇级全覆盖。全面加强生态整治。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确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加大环境执法查处力度,全面推动锅炉改造扬尘专项整治、餐饮油烟等综合治理,确保PM2.5浓度明显降低全面实施白塔河流域生态补偿,启动白塔河流域水质预警监测和平台系统建设,确保国控断面考核全面达标。

    (六)突出民生改善,极力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全力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就业59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加快健康天长建设,创成健康促进县建设,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中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健康楼建成使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兴业幼儿园建成使用,启动二幼教育集团东园、北园和秦栏镇第二幼儿园建设。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加快同心小学、同心初中建设,实施天长二小、西湖小学、广陵小学和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提升高中阶段办学条件,加快推进炳辉中学新校区建设进度,力争秋季投入使用。推进工业学校三期工程,积极创建省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类学校。繁荣体育事业,体育文化深入人心,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成启用全民健身中心,承办好省运会比赛项目。打响天长文旅节庆品牌,持续办好孝亲文化节、千秋剥菓节、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力量、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